三月來臨,全國兩會如期在京召開,備受關注的“京霾”隨著陣陣北風散去,然而環(huán)保的話題卻沒有因為霧霾的暫時散去而被遺忘,湛藍的天空反而在提醒著人們,霧霾是多么的嚴重,藍天是多么美好,環(huán)保的形勢是多么嚴峻。
APEC藍、閱兵藍在人們心目中留下的不僅僅是美好的記憶,更在人們心里播下了“霧霾可以治理”的種子。然而霧霾的成因有很多,逐個攻堅克難緩解城市霧霾,成為了目前擺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
在霧霾的諸多成因中汽車尾氣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雖然汽車尾氣導致霧霾的權重令社會各界各執(zhí)一詞,然而汽車尾氣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卻是獲得了各方的一致認同。整體大氣環(huán)境的惡化促使著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這種壓力自然而然的轉向了汽車生產廠家。
眾多廠家被問及如何面對排放升級時都會表現(xiàn)出“積極響應”的態(tài)度,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各家企業(yè)的技術、資金等各方面實力相去甚遠,造成了研發(fā)更高排放標準發(fā)動機進程方面的參差不齊,反映到市場中則是投放產品的力度和時間受影響,政府部門在排放升級方面的舉措也大打折扣。
有這樣一家企業(yè),時逢國三階段推出具有國四標準的新產品,又不得不因為市場的導向而退步到國三,“重返國四”后依舊不斷進取,于2015年12月率先在北京市場推出國五產品,自我升級的腳步比政府的要求快了半年有余,這家企業(yè)就是上汽大通。
然而領先的不只是時間。
從2011年首個V80的項目正式量產到2013年的項目,乃至現(xiàn)今歐六的開發(fā),上汽大通創(chuàng)造了多項“業(yè)內領先”。比如,上汽大通是國內首個輕型商用車達到歐五排放水平并通過TUV認證,也是首個實現(xiàn)柴油輕客AMT變速車型量產的輕型商用車企業(yè)。而V80歐V車型也成為首個出口歐洲和南美的柴油車。上市至今四年來,上汽大通已經成為產品覆蓋全球市場的領導者,范圍從歐洲的愛爾蘭、英國,到非洲南非、毛里求斯,到中東伊朗、阿聯(lián)酋,并一直延伸至東盟、大洋洲、南美州。
如今,國四政策終于推行。然而,油品的質量卻是國四推行過程中遇見的一個重要問題,即便商用車采用了國四標準的設備,如果油品不達標準,也很難解決排放不達標問題,甚至還出現(xiàn)了不少國四車“吃不慣”國三柴油的案例。然而,要確保國四標準柴油的質量,無論是在原有技術設備基礎上改進,還是新裝設備,都將是一個需要時間、財力的過程。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國四油,達到國四排放的車就只能“坐以待斃”,干等油品升級。上汽大通V80采用意大利最新一代VM發(fā)動機技術,在其研發(fā)之初就規(guī)劃為國四,技術先進。與之相反,假國四的發(fā)動機原機技術依然停留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他們所宣稱的達到國四水平,其實是在對國一、國二發(fā)動機原機技術不改的情況下,對發(fā)動機添加零部件而成,這種假國四雖然能暫時應付檢測,但改變不了其排放本質,從根本上是損害到消費者的利益。
2014年,為了帶給國內消費者更大利益,上汽大通V80升級了發(fā)動機EDC系統(tǒng),并對供油系統(tǒng)及燃燒系統(tǒng)進行了技術改善,從而使其擁有較高的油品耐受性,作為國四車也可使用國三標準油品。上汽大通旗下的歐四輕型車型采用Bosch高壓共軌和冷卻EGR+DOC路線,而歐四重型車型則采用Bosch高壓共軌和冷卻EGR+D/POC路線。在國四標準柴油尚未全面推出之時,上汽大通已“主動出擊”,既為消費者解決了后顧之憂,也使國四排放的商用車擺脫了在油品過渡階段的困境。同時上汽大通憑借其強大的來自上汽集團所傳承的體系競爭力,將技改費用成本全部消化,絲毫未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
在2012年實施國四排放標準之時,上汽大通就前瞻性地對標國四標準研發(fā),采用意大利最新一代VM發(fā)動機,結合第三代高壓共軌技術和渦輪增壓技術,能達到目前國內輕客市場上最好的1800bar,遠遠優(yōu)于同級車型,不僅能為消費者節(jié)省大量燃油成本,并省去了后續(xù)年檢中車輛排放不達標的一系列煩惱。
腳步領先,技術領先帶來的是讓用戶領先,而這一切的源頭是企業(yè)的戰(zhàn)略領先,在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上,上汽大通積極擁抱未來汽車市場的發(fā)展趨勢。上汽集團計劃募資150億元用于布局全產業(yè)鏈上汽平臺,用于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大規(guī)模定制、前瞻技術與車聯(lián)網項目、汽車服務與汽車金融項目。其中,18億元將用于上汽大通新能源汽車產品項目,這將進一步強化上汽大通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fā)優(yōu)勢,形成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的新能源產品組合,建立市場領先優(yōu)勢。另外,20多億將用于上汽大通智能化大規(guī)模定制項目,滿足消費者對于個性化、定制化、多元化產品的需求。
2015年,在國內整體汽車市場持續(xù)“微增長”的情況下,上汽大通整車銷量超過35000臺,同比增長高達68%,以行業(yè)矚目的“大通速度”拉動行業(yè)整體增速。大通速度的締造,一方面源于上汽大通對國內消費市場的精準把握,另一方面來自于上汽大通對自身的高要求。在上海、蘇州等長三角重點市場,上汽的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在“主場”上海,上汽大通繼續(xù)高歌猛進,在寬體輕客市場占據的份額已經超過30%。形成快速增長的“大通速度”,主要得益于上汽大通在經營戰(zhàn)略、產品、品牌、研發(fā)、服務等方面的體系實力。
坐擁雄厚的基礎讓上汽大通在技術發(fā)展上獲得了領先的地位,而讓其在市場中領先的是企業(yè)自身具有的領先意識,這種意識讓上汽大通領先的不只是時間。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