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消息,來自路透社旗下媒體IFR的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京東物流已經挑選了美國銀行和高盛為其籌備今年香港IPO事宜,公司估值可能達到400億美元左右。
今年以來,雖然掌舵人劉強東接連卸任200余家京東在全國各地的物流與供應鏈企業(yè)高管崗位,但京東在資本市場上的動作依然非常頻繁。
關于京東物流上市的消息,整個2020年市場上都有各種傳言。今年以來,京東集團和京東健康先后完成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京東數科也在不久前啟動了關于上市的進程,作為京東旗下最重要資產之一的京東物流,上市也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此前路透社曾經報道,京東物流本次IPO可能會出售10%至20%的股份、籌集40億至80億美元的資金,而最終的估值將在400億美元左右。
年底前“換帥” 為IPO提速
作為京東集團旗下除京東數科、京東健康之外的第三個獨角獸企業(yè),對于京東物流的上市,京東方面一直是非常謹慎。
2020年12月30日,京東集團發(fā)布公告稱,京東物流原CEO王振輝辭去京東物流CEO一職,董事會已任命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余睿為京東物流CEO。
王振輝于2010年加入京東,在2017年京東集團組建京東物流子集團時,時任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京東商城運營體系負責人的王振輝出任京東物流CEO。關于京東物流在年底前突然換帥的消息,市場上大多數人認為是在為京東物流的上市做準備。
就在京東物流換帥的前一周,京東數科也迎來了人事變動。根據京東的人事任命公告,京東數科CEO陳生強轉任京東數科副董事長兼京東集團幕僚長,京東集團首席合規(guī)官李婭云為京東數科新的CEO,而京東數科的換帥也正值上市進程開啟的時間。
京東選擇負責風險控制與合規(guī)的主管擔任京東數科的CEO,還可以被認為是在上市前夕強化對業(yè)務合規(guī)管理的意圖,消除此前京東數科旗下京東金融廣告引發(fā)的爭議,以及對一些有違規(guī)隱患或風險較大的業(yè)務進行調整。
由前京東首席人力資源官余睿出任京東物流CEO,更多的是希望能夠為京東物流的IPO提速,盡早完成京東健康、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三大獨角獸的上市。
對標順豐 再造一個京東?
從2007年,劉強東決定自建物流,經過了13年的發(fā)展,目前京東物流已經是全球唯一擁有中小件、大件、冷鏈、B2B、跨境和眾包(達達)六大物流網絡的企業(yè)。
作為京東零售、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中最顯眼也是最燒錢的版塊,京東物流近年來逐漸成為了京東的護城河,通過京東物流,在很多方面京東已經實現(xiàn)了與國內其他電商平臺的差異化運營。
從物流體驗上來看,國內能與之比肩的企業(yè),只有同樣采取自營模式的順豐一家。但與順豐相比,京東物流有電商件的加持,而電商件正是順豐近年來不斷爭取的品類。
來自京東集團2020年Q3財報顯示,京東集團物流及其他服務收入已達到104億,同比增長超73%,超過廣告服務的增速,并遠高于京東集團整體營收28%的增速。
來自順豐控股2020年三季報顯示,2020 年前三季度實現(xiàn)營收1095.94 億元,同比增加39.13%,歸母凈利潤55.98 億元,同比增加29.84%。其中,三季度單 季度實現(xiàn)營收384.65 億元,同比增加34.04%,歸母凈利潤18.36 億元,同比增加51.55%。
相比京東物流,早已上市多年的順豐在營收上仍有巨大優(yōu)勢,第三季度順豐的速運業(yè)務收入營收規(guī)模是京東物流三倍多。不過在增速上,京東物流第三季度的增速遠超順豐,在2017年至2019年的三年時間里,京東物流分別實現(xiàn)營收51億元、124億元、235億元的營收,幾乎每年以接近100%的速度成長。
在今年的疫情期間,京東物流憑借倉儲的優(yōu)勢和分揀體系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但想要在與順豐的競爭中再造一個京東,還需要更大的力度來提升其市場份額和規(guī)模,發(fā)掘更多自身電商件以外的市場。
快遞業(yè)上演“資本大戰(zhàn)”
與目前國內快遞行業(yè)的其它選手相比,京東物流的融資次數已是最少的。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京東物流僅有的一次融資記錄是在2018年2月份,當時那筆25億美元的融資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被行業(yè)的其他選手超越。
該輪融資完成后,京東集團持有京東物流81.4%的股份,估值為135億美元。而這筆融資背后的上市對賭協(xié)議,也要求京東必須在三年內完成上市,最后期限則是2021年3月份。
在各大快遞公司大打價格戰(zhàn)的同時,背靠京東零售的物流板塊反而成為了場外的觀眾。但為了在上市前將京東物流的規(guī)模擴張到新的層次,京東物流發(fā)力個人寄件業(yè)務,同時也加重了資金的壓力。
早在今年5月底,蘇寧易購倉儲物流設施ABS獲深交所通過,該債券擬發(fā)行金額26.54億元。隨后的8月份,韻達股份境外全資子公司YUNDA Holding Investment Limited(“YDHI”)在境外完成此次5億美元債券的發(fā)行。11月底,通過阿里巴巴的定增計劃,圓通獲得了來自阿里的38億元資金。
即使是順豐,也在11月份傳出了將快遞業(yè)務在香港IPO,實現(xiàn)二次上市募資50億美元的消息。不斷地價格戰(zhàn)加劇了資金壓力,而上市融資成為補充擴張所需資金的可行途徑,在資本大戰(zhàn)下,只有融到最后不在途中退場的,才可能成為最終的贏家。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