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15日),順豐發(fā)布了2018年年度報告。亮眼的業(yè)績表現和財務數據想必大家都已經了解了:
年報顯示,2018年度,順豐控股實現營業(yè)收入909.43億元,增幅達27.60%;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45.56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為34.84億元。業(yè)務量方面,2018年順豐累計完成38.69億票,同比增長26.77%,日均業(yè)務量破千萬單。
除了上述核心數據,年報中透露的另外三個信息成功引起了小編的關注——
一是營業(yè)成本同比上漲31.17%,達到746.42億元;
二是資產負債率略有上升,由2017年底的46.23%上升至2018年底的48.45%;
三是2016、2017和2018年度,三年累計實現扣非凈利潤96.40億元,超過借殼上市時業(yè)績承諾。
成本上漲,對應的另一個結果是凈利潤首次出現下滑,較去年減少4.57%。為了確保足夠的開支,順豐加大了對外融資的力度,負債率因此有所增長。這兩點,也是去年年底以來,外界普遍質疑順豐的最主要原因。
對此,順豐也給出了具體的回應:2018年拓展新業(yè)務、廣泛布局,增加了前置性資源投入,優(yōu)化底盤,升級產業(yè),以提升長期的經營效率,實現其長期戰(zhàn)略目標。
“成本上漲、凈利減少,負債增加,確是事實,但更重要的是事實背后的動因?!?
比如,負債率雖然略有上升,但真相是仍保持較低水平,大大低于全球著名的直營快遞企業(yè),德國郵政DHL、聯(lián)邦快遞、UPS等全球前三大快遞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均在70%左右。
再比如,凈利潤同比減少,并非盈利能力下降,而是“買買買”業(yè)務布局加大了資本支出。
梳理2018年的年報,非常具體的一個信號是——順豐在確保完成借殼上市業(yè)績承諾的前提下,明顯加大了對內提升和對外投資的力度,可以說“壕”性十足。
平衡長短期利益,加速產業(yè)升級布局。對順豐來講,這確是一場投資未來的“壕”賭。
內“壕”:加固科技護城河
年報顯示:
2018年,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累計27.23億元,研發(fā)人員人數為5139人(含外包)。截至報告期末,申報和獲得專利1645項,其中發(fā)明專利649項。
如此資金投入和研發(fā)團隊,在快遞物流行業(yè)是絕對的老大。順豐也在年報中明確提出,未來要成為科技驅動的行業(yè)解決方案服務公司。
根據年報披露的信息,順豐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主要集中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精準地圖服務平臺、無人化及自動化操作、智能硬件、智慧包裝等方面。
這些科技投入已經逐步落地,為順豐日常運營的降本增效提供助力。比如——
大數據方面:經過多年自主研發(fā),已經建成了大數據整體生態(tài),成為順豐天網、地網、信息網的“粘合劑”。
順豐地圖平臺:已深入到客戶下單、智能調度、中轉分揀、規(guī)劃運輸、末端配送與經營管理等物流全環(huán)節(jié),構建了智慧物流地圖服務平臺,運營迭代出了國內首家工業(yè)級物流地圖服務產品,已成為順豐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的基礎設施。
物流無人機:在實際業(yè)務應用和場景上,取得更多突破,同時開展新的商業(yè)和運輸模式探索,如農場生鮮配送、特色經濟產品配送等。目前已在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運營的相關工作。
按照順豐的規(guī)劃,接下來將通過無人機實現航空物流網絡干支線對接,完成對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空網覆蓋,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
智慧包裝:正在打造國內首個智慧包裝平臺,有利于加速快遞物流行業(yè)包裝類別的統(tǒng)一和標準化進程,提升行業(yè)包材生產加工效率,減少過度包裝產生的資源浪費。
正是依托于科技平臺的強有力支撐與保障,順豐2018年在市場方面力度最大的一個動作就是打造方案+服務,致力成為基于順豐DNA, 以數據和科技驅動,為企業(yè)重塑供應鏈、提供多場景產品化的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外“壕”:卡位稀缺資源
對順豐來講,2018年是瘋狂的一年,瘋狂撒錢。收購要花錢,找合作伙伴要花錢,完善產業(yè)鏈更要花錢——
1、3月,收購了廣東新邦物流,建立獨立品牌順心捷達,發(fā)力重貨快運業(yè)務。僅控股收購一項,據說就花了17億元;
2、4月,參與美國流服務平臺Flexport新一輪的融資,加碼國際業(yè)務,1億美元領投;
3、8月,與美國夏暉集團一起成立了新夏暉,加碼冷鏈業(yè)務;
4、8月,中鐵順豐國際快運有限公司成立,推動快遞運輸公鐵多式聯(lián)運;
5、10月,斥資55億元收購DHL在大中華的供應鏈業(yè)務,整合中國內地、澳門和香港的供應鏈管理業(yè)務;
除此之外,順豐航空自有機隊規(guī)模突破50架,較2017年末的41架增加9架;位于湖北鄂州的“順豐機場”也在全速推進…每一個項目都意味著真金白銀的投入。
“要走差異化的路子,要搭建屬于自己的能力,不要走在人家的后面?!?
王衛(wèi)這句話,道出了順豐2018年不斷買買買的核心邏輯?!安灰粯印钡捻権S,就是要將“不一樣”進行到底,做到極致。
這背后的邏輯和動因,是順豐對稀缺資源不遺余力的追求和卡位。
在現有格局和形勢下,通過收購、合資等手段實現戰(zhàn)略卡位,無疑是最有效的方式。有證券分析師稱,品牌、網絡、流量、科技、場景正助力順豐成為超級物流平臺。
任何企業(yè)想要做大做強,肯定離不開投資。如何將有效的利潤投入到核心業(yè)務的拓展且不受外界影響,則是對企業(yè)管理智慧和戰(zhàn)略耐力的巨大考驗。
順豐“壕”賭未來的最大不確性也正源自于此。如何既保持主營業(yè)務的頭部效應又平衡新業(yè)務,是王衛(wèi)面臨的難題。
處在直營快遞向綜合物流轉型的初期的順豐,面臨著新業(yè)務投入帶來的陣痛。但對大體量、成長性佳的頭部公司來講,陣痛、甚至小范圍內的試錯都再正常不過,從長遠看,陣痛過后的修復、成長與回報永遠是超出預期的。
你對順豐的這場“壕”賭有信心嗎?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