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成交額突破千億,阿里用了近5年,京東則歷經10年,而拼多多卻僅用了2年。業(yè)內人士稱斷言,國內電商領域,除京東、阿里外,很難再殺出黑馬。果然應了那句:商業(yè)沒有不可能。
“貓狗大戰(zhàn)”變三足鼎立?
據有關數據顯示,拼多多自成立以來,活躍消費者數量、活躍商家數量、GMV(成交總額)等數據均呈現指數級增長。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活躍買家數達3.44億。
在此之前,外界有些觀點一度認為“貓狗大戰(zhàn)”,很可能已是國內電商之爭的終極形態(tài)。但是隨著拼多多們的崛起,以及今年以來國內電商領域掀起的上市熱潮,這個問題似乎值得再次審視。
今年以來,中國電商企業(yè)掀起第二波上市熱潮。如將B2B電商、B2C電商、跨境電商、生活服務電商、電商物流等都計算在內,包括美團點評、齊家網、寶寶樹、拼多多、找鋼網、什么值得買、攜程藝龍等都是今年提交的IPO申請。
近日,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fā)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9日,我國電子商務已上市的企業(yè)已達48家。那么,算上剛剛上市的齊家網和拼多多,起碼已達50家。在這之中,拼多多的發(fā)展勢頭,已使得國內電商領域有呈現三足鼎立格局的趨勢。
“新電商”會給困境中的快遞企業(yè)帶來什么?
“拼多多”通過將社交與電商結合,與淘寶在場景方面實現錯位,換道賽車,殺出血路。由此引領“社交電商”熱潮,京東、唯品會等紛紛跟進,小紅書、禮物說等各顯身手。
“新電商”異軍突襲,分食阿里、京東的流量蛋糕,那么基本上依賴于阿里、京東而活的通達系、百世等快遞企業(yè)會如何?
眾所周知,現在的快遞企業(yè)到了瓶頸期。雖然快遞業(yè)務量一直在持續(xù)上漲,規(guī)模越來越大,但是利潤卻出奇的越來越低。低到諸多快遞企業(yè)紛紛跨界轉型,圓通致力于國際物流,中通致力于快運...
“拼多多”類的電商平臺崛起,毋庸置疑帶來巨量的快遞包裹,必將帶動快遞走上更高產,而阿里馬云先生早前提及的“日均10億包裹”也將提上日程。那么“新電商”會給陷入困境的快遞企業(yè)帶來什么?
是機遇? 還是低價攪亂快遞單價?
自從拼多多上市成功后,其平臺產品一直備受詬病。在嚴苛的價格管控下,拼多多商家產品質量堪憂,這一點讓大家頗為詬病。低價的背后受傷的不止商家與消費者,同樣快遞企業(yè)及快遞員也是低價背后的受害者。
有拼多多商家透露,快遞費因地方而異,比如深圳華強北,每天如果有50-100單,快遞費可以談到3-3.5元/單;而如果每天訂單量達到1000單以上,可以談到2.6元-2.8元/單。
不過,快遞網點并不歡迎拼多多這樣的訂單?!?.5元是我們一單快遞的發(fā)貨成本價,這個根本賺不了錢?!币患铱爝f網點負責人坦言。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韻達、圓通、申通的單票收入分別為1.63元、3.38元、3.11元(申通、圓通營收包含派費,韻達營收不含派費),整體呈下降趨勢。
可以看出,快遞業(yè)目前的低價競爭已逼近紅線,依靠低價競爭的網點也亟待轉型。此時拼多多的出現,巨量訂單的背后,恐是再度低價攪亂快遞原有的單價。而拼多多在給原有電商企業(yè)帶來沖擊的同時,無疑不是考驗著本處于瓶頸期的快遞企業(yè)。
本是依靠電子商務而崛起的快遞企業(yè),又不能忽略拼多多這個近三億用戶的電商平臺,但幾近成本價的快遞單價,以及拼多多三元五元包郵的特價,拋去成本及運輸,見底的利潤對本是艱難為生末端快遞又是不小沖擊。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點擊關鍵字閱讀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