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6月29日主橋合龍之后,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橋梁工程(以下簡稱“主橋工程”)已于日前完成了最后一道伸縮縫的安裝。27日上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舉行儀式,正式宣布主橋工程全線貫通,標志著這項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已初具規(guī)模。
工程全長約55公里,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港珠澳大橋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
大橋主橋全長22.9公里,由鋼箱梁和混凝土構成。溫度的變化和汽車的碾壓都會造成橋面板伸縮和位移。因此,在港珠澳大橋主橋橋面板之間,共設有79道0.32米至1.76米不等的伸縮縫。
港珠澳大橋模束式伸縮縫安裝項目經(jīng)理田欣介紹,每道伸縮縫的規(guī)格都要涵蓋歷史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對應下的長度,只有掌握伸縮縫在安裝溫度下的長度、精度,才能精確對位。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表示,在疲勞荷載、溫度和剎車制動力等多項因素作用下,伸縮縫的耐久性是對大橋120年設計使用壽命的重要考驗。“所以說它的安裝必須慎之又慎,必須保質(zhì)保量?!?
據(jù)了解,目前世界上的跨海大橋設計使用壽命普遍為100年,而港珠澳大橋為120年,并要求能抗8級地震,抵御16級臺風。
2012年7月,港珠澳大橋主橋工程首個施工單位進場。4年多的時間里,這里產(chǎn)生了一系列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在多個領域填補了我國行業(yè)標準和國家標準的空白,形成了走向世界的“中國標準”。
在海上裝配技術和安裝工藝方面,港珠澳大橋主橋也實現(xiàn)了多項創(chuàng)新。例如海上墩臺的安裝,3個土建標段分別采用了3種不同方法——大型鋼圓筒圍堰干法、分離式膠囊柔性止水法、無底雙臂鋼圍堰法,3種方法各具特色,自成體系。
江海直達航道橋三座海豚塔的安裝過程,尤其體現(xiàn)行業(yè)先進水平,每座海豚塔采用兩臺大型浮吊船協(xié)同作業(yè),將2000多噸的鋼塔在空中翻轉,最后精確定位在承臺上,其整個吊裝工藝研究歷時兩年,歷盡艱險,屬世界首創(chuàng)。
目前,共有來自8個國家的專家和團隊參與到港珠澳大橋的建設當中,他們當中有設計大師、質(zhì)量顧問和技術咨詢專家,不僅帶來了新的科技和施工工藝,也帶來了新的管理理念,更讓港珠澳大橋的影響擴散至海外。
據(jù)悉,同為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的島隧工程正在加緊推進,海底隧道已建成超過總長的80%,預計E33節(jié)沉管將于10月份安裝。
作為中國從橋梁大國走向橋梁強國的里程碑之作,港珠澳大橋被業(yè)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并被英媒《衛(wèi)報》稱為“現(xiàn)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2016年06月29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梁合龍,9月25日,橋梁主體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伸縮縫的安裝完成。
大橋建成通車后,將大大縮短香港到珠海、澳門三地的時空距離,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qū)車僅需約30分鐘的車程,將極大縮短港珠澳三地間的距離。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wǎng)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wǎng)”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