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極兔又公布一大動作,其正在對接亞馬遜后臺承運商服務,計劃開通阿聯(lián)酋、墨西哥、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站點。
這只飛奔的兔子搭上亞馬遜的高速快車后,對雙方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做電商服務商的快遞企業(yè)來說,上車就能抓住穩(wěn)定的稻草嗎?
進軍海外市場
縱觀快遞業(yè)的發(fā)展,2010年左右,電商的快速發(fā)展推動著快遞行業(yè)迅猛增長,持續(xù)多年維持50%以上的增速,2016年以后,撬動快遞業(yè)高速增長的電商及移動互聯(lián)網的紅利已經見頂。依附于電商的快遞業(yè)務增速業(yè)開始放緩。
當一個行業(yè)進入到低速增長的時期,那就意味著要進入存量市場的爭奪,價格戰(zhàn)就會爆發(fā),也就是燒錢換市場。
這兩年跨境電商的飛速發(fā)展,也讓巨頭們紛紛把目光放到了國外,快遞出海成了當下的熱門趨勢。
順豐依靠對嘉里物流的收購,拿下了東亞南市場的籌碼。嘉里物流并入順豐體系后,順豐的供應鏈及國際業(yè)務收入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在順豐公布的1月快遞物流業(yè)務簡報中,供應鏈及國際業(yè)務的營業(yè)收入達到78.33億元,同比增長522.66%。
極兔自去年4月開始,便啟動了中東拓展計劃,進行了考察、選址和試運營;今年1月,極兔正式公開運營位于阿聯(lián)酋和沙特的快遞服務網絡;2月24日,又宣布進駐拉丁美洲市場,在墨西哥順利起網運營。
目前,極兔的全球運營網絡已覆蓋十一個國家,服務全球逾20億人口。
目前來看,極兔的海外擴張之路十分順利,在國內價格戰(zhàn)被叫停的背景下,出海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電商平臺與物流企業(yè) 誰才是搭車者?
事實上,亞馬遜自身的物流體系已經很完善了,如果不是疫情和供應鏈問題出現(xiàn)的單量急速增長,亞馬遜可能不需要合作的方式來填補空白。
2013年之前,亞馬遜一直依賴聯(lián)邦快遞和UPS運輸內部包裹。但對于第三方物流的依賴使亞馬遜難以對其包裹進行調度和控制,當年圣誕節(jié)購物季的包裹大規(guī)模延遲之后,亞馬遜就開始進行戰(zhàn)略調整,他們要親自掌控商品從供應商倉庫到物流中心,一直到客戶家門口的整個過程才能完全保證亞馬遜的服務。
2015年,亞馬遜組建名為Amazon Prime Air的航空公司(后為Amazon Air),2016年推出亞馬遜航空物流網絡“Amazon Air Network”;2017年,亞馬遜宣布在北肯塔基國際機場建立一個Prime Air的航空樞紐,并不斷擴張機隊規(guī)模:2018年,亞馬遜為其機隊增加了10架飛機,2019年增加了20架,2020又是12架,去年1月再次增加了11架。
量變產生質變的拐點出現(xiàn)在2019年7月,當時亞馬遜訂單中已有45%由自有司機配送,28%由美國郵政配送,21%由UPS配送,沒有對FedEx的使用,從這時起,亞馬遜美國站點的運輸幾乎就可以自給自足了;
而到了2020年11月,亞馬遜將空運業(yè)務拓展至歐洲,這是亞馬遜首次將這項服務拓展到美國以外的地區(qū),目前觸及歐洲的10個機場。也是在這一年,亞馬遜超越聯(lián)邦快遞,成為美國第三大包裹快遞公司。據Pitney Bowes數據,2020年這四家公司合計占據了美國市場99%的份額,其中USPS占38%,UPS占24%,亞馬遜占 21%,聯(lián)邦快遞占16%。
在全球供應鏈問題出現(xiàn)之后,亞馬遜對物流的投入步伐邁得更大了。比如直接以入股的方式投資了部分航空貨運企業(yè),去年3月, 其斥資1.3億美元行使航空貨運公司ATSG股票認購權,預估去年年底為亞馬遜運營46架飛機。
可以看得出,此前亞馬遜合作過的物流企業(yè),幾乎都是短途上車,只陪伴了一程。但背后的邏輯也很簡單,物流本質還是電商的服務之一,要依靠上游平臺的訂單量來擴大自身實力。同樣,作為電商的服務環(huán)節(jié),也是消費者的考量因素之一,因此電商平臺往往需要掌握更大的控制權,阿里對“三通一達”的持股也是如此。
因此,無論是電商平臺向下自建物流體系,還是物流企業(yè)向上綁定電商平臺的流量支撐,二者之間的關系仍只是填補雙方運單上的空白,以實現(xiàn)更大程度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在東南亞抓住Shopee、中國市場握住拼多多之后,極兔的國際化進程需要更大的流量支撐,而亞馬遜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這可以說是極兔抓住美國市場運單量的一大步,同樣也是亞馬遜開拓新興市場、補充運力的一小步。
對于2015年出生的后浪極兔來說,快速上車、抓穩(wěn)機遇,也正是當下最有力的打法。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點擊關鍵字閱讀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