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AV无码综合|国内一区二区视频|99欧美综合视频|特黄特色三级很色三级|伊人久久在线欧美|天天综合天天综合|亚洲美女免费网站|久草福利国产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污视频|欧美另类视频免费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物流沙龍 > 正文

衛(wèi)哲:阿里最神秘的作戰(zhàn)部隊,有著怎樣的強大基因?

2018-05-16 09:33:37

  “中供鐵軍”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一支隊伍,也是馬云口中“最有阿里味兒”的一群人。

  馬云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曾經因為有兩個員工給回扣,盡管他們的業(yè)績占到整個團隊的50%,但馬云還是親自下手,“咔咔把兩個人裁掉”了。

衛(wèi)哲:阿里最神秘的作戰(zhàn)部隊,有著怎樣的強大基因?

  類似的故事,在“中供”數(shù)不勝數(shù)。在外人看來,也許覺得小題大做,但對老“中供”人,已經習以為常。

  但是,了解“中供鐵軍”的人都知道,他們也是最“有情有義”的團隊,這種“情義”形成的歸屬感、安全感和信任感,也不是簡單靠利益捆綁能替代。

  有人總結,“超強執(zhí)行力”和“有情有義”,是“中供鐵軍”的最強基因。那究竟阿里這只神秘鐵軍是如何打造出來的?本文告訴你答案。

1、招聘三問:誰來招?怎么招?招誰?

  一、不要輕易下放招聘權

  很多規(guī)模小的企業(yè),可能只有幾十人、幾百人,我問過很多國內中小企業(yè)的老板,他們一年會花多少時間招人呢?很多老板回答:“我有人事經理,招聘是他們的事情,我最多招幾個高管?!?

  這是很多企業(yè)在招聘的源頭,最容易犯的錯誤:下放招聘權。這也往往是一個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災難的開始。

  一般跨國公司基本都會堅持“跨級招聘”,也就是向你匯報的人,至少你要負責。但很多企業(yè)沒有做到這一點。

  而阿里當時一度采取的是跨四級招聘。比如一個銷售上面有主管,主管上面有城市經理,再上面有大區(qū)總經理。也就意味著,任何一個銷售、客服人員的進出,大區(qū)總經理都要面試,而一個大區(qū)可能達到上千人。

  阿里在只有幾百人的時候,馬云、關明生都會親自面試每一個入職員工。所以,招聘的一個關鍵,是不能輕易下放招聘權。

  二、招聘的決策權應該在業(yè)務部門

  招聘一定不只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情。而應該是老板、每個業(yè)務部門主管的事情,人力資源最多起到輔助的作用。也就是說,招聘的決策權,必須是在業(yè)務部門。

  阿里的政委權力看似很大,但從來沒有說,阿里招一個人是政委說了算,政委只是起到輔助的作用。

  三、招聘時要聞聞味道

  阿里提出,招聘的時候要聞聞味道。什么是聞味道?

  很多公司招聘只看這個人的專業(yè)能力、專業(yè)背景,而不關心專業(yè)背景以外,公司還需要什么樣性格的人,這個崗位需要什么非專業(yè)能力。

  比如,當時我們中供鐵軍很重要的員工入職要素是:能吃苦。

  但是你能簡單問,這位同學你能吃苦嗎?答案一定是,能吃苦。怎么辦呢?我們設計了一個問題:請你講講到現(xiàn)在,你吃過最大的苦是什么?居然有一個面試者的答案是:我有一次從上海坐火車去無錫,沒有買到座位,是站著去的無錫。

  這就可以看出來,每個人對吃過苦的定義和標準,是不一樣的。這類問題是要關心的。

  也就是說,公司的人力資源模型中,一定要有技能模型和專業(yè)能力模型,同時也需要非專業(yè)能力模型。

  專業(yè)能力符合的人就一定適合加入這個團隊嗎?你的團隊就沒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嗎?如果你的團隊有獨特的味道的話,你最好別招不同味道的人,而是應該想辦法把相同味道的人找到,不要招進來之后再去改變他。

  四、找到能做非凡事的平凡人

  很多公司在招聘時還會犯一個錯誤——總是要去找精英、專家、人才。但這些人在你公司規(guī)模很小的時候,憑什么加入?

  所以阿里提倡的是,平凡的人做非凡的事情,也就是要形成“人才地級差“。我們知道土地、房子有地級差,其實人才也有地級差。

  舉個例子,如果你這個崗位的預算是月薪1萬元,我建議不要從當前收入8千元的人群中找,因為你給他1萬元,他并不覺得感謝,也不覺得翻身了,而會覺得是應該的。所以,最好從當前收入四五千元的人群中找,因為對他來說,薪酬翻番了。

  那你肯定會說,收入四五千元的人的能力和綜合素質,比收入8千元的人低。是的,所以你要在更多的人群中把他找到。一定有人才被埋沒在四五千元的工資里面。

2、培訓三問:怎么培訓?誰來培訓?培訓誰?

  培訓是阿里“中供鐵軍”的第二把重要的板斧,也正是由此誕生了一個制度“百年大計”。

  大部分企業(yè)在培訓方面,會犯什么樣的錯誤?“中供”又是如何避免犯類似的錯誤?

  一、有考核就要有淘汰。

  培訓就像軍隊演習,但現(xiàn)在有很多演習變得像演戲一樣。美軍演習的標準是:平時多流血,打仗不死人。這也意味著,培訓時要還原真實的作戰(zhàn)場面,提高淘汰率。

  “有培訓必有考核,有考核必有淘汰”,這是阿里關于培訓的標準。

  讓員工倒在演習場上,也是一種負責,這樣他就可以更早地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適合這個崗位。

  對公司也是一種負責,因為還沒有把客戶資源、市場資源交給他。所以阿里任何一個培訓中,都強調高強度和高淘汰率。

  二、應該由誰來做培訓?很多公司在這一點上,經常會犯兩個錯誤。

  第一,迷信外部的專家培訓。外部的專家不了解公司的文化、制度、產品。比如,其他公司最優(yōu)秀的銷售,就一定能培訓你們公司的銷售嗎?答案一定不是。

  第二,培訓的教官往往是公司業(yè)務部門做得不太好的人。公司不太好安排他,只好讓他負責培訓。

  但是,要知道二流的教官只能帶出三流的團隊。外部教官的培訓也都只是紙上談兵。

  所以,阿里永遠舍得把業(yè)務能力最強的一流干部,拿來做教官。

  三、公司的哪些人應該重點培訓?

  很多人認為,公司人人都要培訓。都是重點就沒有重點。培訓的重點是“兩個新”:一是新人,二是新干部。

  阿里發(fā)展的幾千人的時候,馬云都在堅持給新人做第一堂培訓課。

  有人說這是給新人洗腦,對,必須創(chuàng)始人來給新人洗腦。

  比如,創(chuàng)業(yè)的初心是什么?公司為什么要存在?公司的文化價值觀是什么?什么事情鼓勵,什么事情反對?

  創(chuàng)始人不是去做技能的培訓,而是做使命、愿景、價值觀的培訓。這第一課,是不能外包的。

  第一個重點:培訓新人。

  培訓新人時,要用正常工作量的1.5倍到2倍的強度去訓練他們,要讓他們感受到,上崗以后反而沒有培訓時那么苦、那么難。

  很多公司的入職培訓是搞團建、聚餐,新人特別開心,但上崗以后卻發(fā)現(xiàn)公司工作不是這樣的。

  所以,新人培訓應該高強度。

  第二個重點:培訓新干部。新干部一般有兩類:

  一類是公司內部提拔起來的新干部。沒有人天生會當干部,從被人管到管人,是一個很大的跨度。很多員工被管的時候說,經理這樣不好那樣不好,我做了經理肯定不會這樣。

  但是,他做了經理或許比以前的經理“更壞”。十年媳婦熬成婆,熬成以后是壞婆婆。因為他的老師就是壞經理,他沒見過好經理。

  所以,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干部,要邊干邊學,而學費是創(chuàng)始人、整個組織在付的。

  一類是外面招來的新干部。外來的新干部原來在別的公司當經理、總監(jiān),來了以后可以當經理、當總監(jiān)嗎?

  其他公司經理的做法,跟你們公司一樣嗎?也許不一樣。其他公司總監(jiān)的做法,即使是同行業(yè)的,來了以后就能做同樣的事嗎?當然不是。

  如果一樣的話,那你的公司跟其他公司還有什么區(qū)別?

  所以,要重點培訓新人、新干部。

  培養(yǎng)新干部的時候,哪個環(huán)節(jié)最重要呢?就是要“抓住班長和連長”。

  蒙古軍隊曾經戰(zhàn)無不勝,但蒙古軍隊卻鮮有名將,也沒有留下兵書。但是,蒙古軍隊卻把我們有《孫子兵法》的民族打敗了。

  他們成功的核心,就是它抓住了十夫長、百夫長。而“十夫長”就是班長,“百夫長”就是連長。

  公司中最小的組織單位是“工作組”或“小組”。這些最小的作戰(zhàn)單位是最重要的。

  另外,主管級別的干部一定要自己培養(yǎng)。如果公司主管級別的干部,你都無法自己培養(yǎng),還需要空降,那你的組織肯定沒希望,員工也會覺得,天花板太低了。

3、價值觀才是成功之“道”

  我在阿里巴巴時,曾有兩個裁人報告讓我感到很驚訝,因為這兩個案例,哪怕在百安居這個非常規(guī)范的國際化公司,這兩個人都還夠不上被開除。

  第一個案例:

  山東有一個供應商,他把中國供應商兩年的合同,賣給了當?shù)氐囊粋€房地產開發(fā)商。

  雖然,這個中國供應商是不可能賣房子的,而且也沒有客戶投訴。但大區(qū)的總經理仍然拿著錢,主動向客戶道歉,回來以后直接提出申請,要開除這個員工。

  他違反了什么?對公司沒有造成損失,客戶也沒有投訴,基于500強跨國公司的管理方法,最多給予一個警告。但在阿里,他觸犯了高壓線——客戶第一。

  在阿里對“客戶第一”這個價值觀進行了具體的描述,比如紅線、高壓線在哪里。阿里規(guī)定有“一類過失”和“二類過失”。什么是二類過失?就是有兩次機會改正;什么是一類過失?就是一次改正機會都沒有。

  阿里巴巴的“客戶第一”,中國供應商團隊有一個重要的解讀:不對客戶做過度承諾。

  換句話就是:別忽悠客戶。馬云當時說:電子商務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已經長得像騙子了,你還敢過度承諾?

  那什么叫“過度承諾”?比如銷售說:你付5萬,今年肯定能賺100萬。在阿里,任何銷售如果有這樣的說辭,只要證據(jù)確鑿,就會立即開除。

  第二個案例:

  廣州有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銷售,服務了上百個客戶。阿里有規(guī)定:要對客戶做定期回訪,還要有回訪記錄。

  但每個月回訪100個客戶確實很辛苦,所以他就在CRM里面填寫了一個不存在的拜訪記錄。

  很巧,阿里品控抽查時,打電問這位客戶:幾月幾號某某經理有沒有來過?對方說沒來過呀,那天廣東刮臺風,我公司門都關了。

  虛假拜訪記錄,在阿里就屬于一類過失,立即開除。他即沒有違反客戶第一,而且客戶也沒有投訴。那他違反的是什么?——誠信。

  阿里對“誠信”這個價值觀的描述,很具體的一條就是:不做虛假拜訪記錄。

  所以價值觀并不是喊口號。

  每個公司都有價值觀,但是真的能否解讀每條價值觀?

  解讀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這條價值觀之下,提倡什么?反對什么?哪些行為加分?哪些行為減分?哪些行為是要開除?

  很多公司把價值觀倒背如流,但我問:同樣是客戶第一,你的“客戶第一”跟阿里的一樣嗎?不一樣。

  都是“誠信”兩個字,但每個公司肯定有自己對于“誠信”的解讀,也有在這條價值觀之下不希望發(fā)生的事。

  一個團隊的成功,有三件事情,“道、理、術”。中國供應商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它的文化價值觀。

  這也是為什么2010年我要辭職離開阿里巴巴。2010年,“客戶欺詐門”事件,中供鐵軍內外勾結,這是我不能容忍的,因為這是阿里所有靈魂、制度的根(阿里的靈魂和根——誠信二字)。

  這就是“道、理、術”中的“道”。招聘、培訓、考核這“三板斧”就是理,而支撐這個“理”的,是文化價值觀,也就是阿里最重要的“道”。

4、如何真正做到有效的激勵?

  一、傭金一定要有調節(jié)機制

  阿里對于不同級別的傭金制是很有講究的,一個原則是:不接客的是用獎金制,接客的用傭金制。

  接客的往往是直接銷售、客服。而主管和區(qū)域經理都不接客,所以是獎金制。只要不對客戶直接銷售產生作用,那就不用傭金制。

  阿里以前要求主管陪訪,所以主管可以拿到整個團隊銷售比例的傭金,因為他既對團隊負責,又對客戶負責。

  所以,傭金和獎金的設置參考的不是級別,關鍵是看是否直接對客戶產生作用。

  但是,從主管這一級別開始,傭金應該要有調節(jié)機制。因為主管有兩個職責,第一陪訪,主管要幫員工一起去拿單;第二主管有團隊管理。

  為什么傭金一定要有調節(jié)機制?

  比如,阿里的主管和員工的比例,大概在1:7到1:10之間。如果我們假設7個人的團隊中,只有一個銷售特別牛,剩下6個都很爛。如果只強調傭金制,那就意味著主管只靠一兩個做得好的銷售就可以了,不需要整體團隊的提高。

  但是團隊如果不出單的話,團隊流失率會很大,所以我們在中供鐵軍當時推行過一個制度,叫“破零”。如果一個團隊一個月有人零業(yè)績,那整體傭金是會被打折扣的,因為主管沒有起到帶團隊作用。

  另外,如果只強調傭金制,那主管陪訪也就變成永遠只是陪銷售最好的那個人,但實際上,銷售最好的人一般都不需要陪了,主管最應該陪的是新的銷售和比較弱的銷售。

  所以,調節(jié)機制,就是要通過這樣的導向,引導主管除了關心客戶以外,還要關心團隊。

  二、獎金要與非業(yè)績掛鉤

  阿里的獎金分兩個核心,一部分是業(yè)績,一部分是非業(yè)績,所有的區(qū)域經理、大區(qū)總經理都一樣。

  不能說獎金跟業(yè)績無關,因為獎金的來源還是業(yè)績,但不是100%跟銷售額掛鉤。阿里叫五五開,也就是50%跟業(yè)績掛鉤,50%跟非業(yè)績掛鉤。怎么理解?

  五五開不代表業(yè)績?yōu)榱愕臅r候,還能拿到一半獎金,因為所有的獎金是根據(jù)業(yè)績算出來。而是可以通過非業(yè)績因素調高你50%的獎金,也可以調低50%。

  阿里的非業(yè)績因素特別簡單,三件事:團隊、策略、價值觀。

  什么是團隊呢?甲管一個區(qū)域,乙管一個區(qū)域,甲的區(qū)域向公司拓展新區(qū)域,完成業(yè)績的同事,并輸出了三個主管;乙也完成了業(yè)績,但沒有輸出主管。

  你覺得誰對公司貢獻大?當然是甲;誰更難?當然是甲。所以甲的團隊就應該加分。

  什么是策略?策略就是一個公司的打法。

  比如公司的定位是中小型的客戶,我們還是以甲、乙兩個主管為例。甲管一個區(qū)域,乙管一個區(qū)域,甲做了100萬業(yè)績,乙也做了100萬業(yè)績。

  但是,甲是靠1個大客戶拿下來的100萬,而乙是靠10個中小客戶拿下來100萬業(yè)績。那么甲的策略就不符合公司的要求,因此非業(yè)績因素就會被扣分。

  什么是價值觀?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兩類過失,一類過失直接開除,二類過失就是沒有做好,但也沒有到開除的程度,所以又可以調節(jié)價值觀打分。

  總的來說:第一線銷售和客服是純傭金制度,到了主管級別以傭金為核心,少量增加團隊份額,到了區(qū)域經理、大區(qū)經理就是獎金。獎金的來源是銷售額,但不直接掛鉤,還要掛上非業(yè)績因素。這些是阿里巴巴制定制度的基本的原理。

  三、這些怎么落到具體的2B業(yè)務?

  以前阿里發(fā)明了一個制度,叫金銀銅牌制度。根據(jù)完成訂單的數(shù)量分階梯發(fā)傭金這就能防止銷售拼單。

  金銀銅牌制度的核心叫當月業(yè)績決定下個月的提成額。這個制度一開始很招人罵,覺得太痛苦,但是這個制度促成了阿里銷售非常好的習慣:既要開發(fā)新客戶,又能吃透客戶。

  比方說這個月有個銷售完成了10萬業(yè)績,這決定了他下個月有20%的提成,如果他下個月只做了5萬,他就只能提成5萬的20%。而且下個月從金牌跌為銀牌,5萬提成額是10%,即使后面又做了10萬,也只拿到10%,也就是提1萬。

  所以要獲得利益最大化唯一方法,就是不要把業(yè)績搞像成心電圖一樣起起伏伏,而要連續(xù)、穩(wěn)定,所以當時阿里巴巴叫“連金”,要連續(xù)得到金牌才有意義。

  阿里銷售業(yè)績?yōu)槭裁茨艹掷m(xù)穩(wěn)定,核心就是金銀銅牌制度決定的。當月業(yè)績決定下月提成,或者叫當季度業(yè)績決定下季度提成。所有做2B業(yè)務都可以學,但2C不行,因為2C有季節(jié)性。

  傭金的比例不在于高或低,核心在于續(xù)費。從SaaS模式看,能保證第一單10%的利潤率已經很不錯,大部分SaaS公司第一單是虧的。所以你要做一個客戶生命周期成本和收入利潤的管理。

  我在阿里的時候做了一件事情:實施新續(xù)分開制度,搞得“天怒人怨”,但那時候確實是不得不這樣做。但新續(xù)分開不是靈丹妙藥,要知道在什么時候適合用新續(xù)分開的制度。

  在一個區(qū)域,新增客戶已經比較乏力的時候,就要新續(xù)分開。否則就會守著老客戶,不去開發(fā)新客戶。而客戶飽和的時候新續(xù)要合并。

  阿里的核心制度是新簽、續(xù)簽、團隊都要分開,考核也是分開的,但一定不能全部一刀切。

  有些區(qū)域,新簽和新續(xù),是可以合并的。因為他服務的過來。當他服務很多老客戶,他沒有能力拓新客戶的時候,就要讓他轉續(xù)簽,另外找一批人搞新簽,新續(xù)服務三者關系,怎么排列?這個是阿里的核心。

  什么時候揉在一起?什么時候分開?沒有標準的答案,但這卻能影響整個激勵機制的設計。但有一條,新簽銷售,哪怕新續(xù)分開,只要后面續(xù)費就行。

  這樣能提高新簽員工的穩(wěn)定,他留在公司不走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只要不斷簽客戶,以后別人幫我續(xù)簽我多少都還有一點。

  至于設定多少比例,我們得算這個賬:

  計算任何費用之前,要算一算你的毛利多少?

  固定的服務成本要扣掉,這實際上是銷售拿的,這就要分整個客戶周期,第一年服務成本,第二年服務成本,都要算清楚,包括開發(fā)成本、升級成本。

  這些全部計算完以后,就得出了這個客戶周期里的綜合成本,那這個周期的綜合收入也就有了,后面就是怎么算賬,怎么分了。

  一個經驗和教訓:切忌年中改制度,錯也要錯到底。

  年中改制度,是第一線員工最不認可的,他們會覺得公司說話不算數(shù)。所以錯誤的也要執(zhí)行到年底。

  要么1月1日改,要么正月十五改,to B業(yè)務就兩個點可以改。比如,正月十五,大家回來上班,重新開戰(zhàn)。正好春節(jié)以后第一天開改新制度。

  因為制度設計非常敏感,也非常重要。所以阿里很謹慎調整制度。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點擊關鍵字閱讀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物流指聞
閱讀
收藏 收藏

評論

評論內容最少2字,最多200字
check in
同步到在路上
report
圖片
熱門活動
品牌車系用途
推薦品牌
精選車系
說說你的看法 說說你的看法...
join favo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