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城市區(qū)域或社區(qū)難以被公共交通有效覆蓋,微循環(huán)公交應運而生,彌補了城市支線運營網(wǎng)絡的缺口,滿足了乘客短途、高效的出行需求。
面對廣闊的市場,中通客車打造出V7純電動微循環(huán)巴士,在緩解交通壓力的同時也為科技園、校區(qū)、景區(qū)等多種場景地點帶來了全新的高效出行解決方式。
創(chuàng)新外觀設計 專為走街串巷打造
V7在外觀上采用了多種創(chuàng)新元素,前臉造型應用立體浮雕式設計,配合上置L型日間行車燈與矩陣式前大燈橫豎交替的排列組合,并在車身側面輔以上揚階梯形的線條,運用紅黑為主體配色,讓整車更具視覺沖力,開在路上極具辨識度。
同時,V7的車身長度僅有7.5米,寬度達到了2.1米,配合3.5米的軸距,使其在狹小路段也擁有良好的通過性,能夠勝任更多運營路線。
可靠動力是高效運營的保障
為了滿足當下較快的生活節(jié)奏,V7采用了LFP動力電池以及150kW驅動系統(tǒng),總電量141kwh,續(xù)航里程達300公里,爬坡度達到20%以上,且動力電池、多合一控制器、驅動電機、電動油泵和電動氣泵等關鍵部件均達到了IP68級防護,可以充分適應班車接駁、景區(qū)接送這類使用頻次高、路況復雜的運營場景。
合理化空間布局 人性化內部設計
作為公共交通運載工具,V7車內的布局設計充分考慮到了乘客與駕駛員的使用感受。該車在駕駛員位置采用了環(huán)抱式的駕駛區(qū)設計,將操控按鍵進行合理化布局,隨手便可觸及,簡單方便。
12.3寸液晶儀表能夠實時顯示車輛各項數(shù)據(jù),便于駕駛員觀測車輛運行狀態(tài),減少故障應對反應時間。
此外,考慮到駕駛員長時間久坐的工作需要,V7還配備了多向可調節(jié)減震座椅,可有效緩解司機的駕駛疲勞感,提高工作舒適度。
在內部空間上,V7通過優(yōu)化內部座椅布局,進一步釋放了站立面積,讓整車的載客人數(shù)達到了47人,能夠輕松應對旅游或上下班高峰期時密集的人流量,提高運行效率。裝配的空氣懸架則為乘客的出行體驗提供了有效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V7還針對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群體的用車需要,將踏步離地間隙縮短到僅有34厘米,并可通過車上搭載的車身側傾功能,進一步縮短離地間隙到27厘米,上下車更加方便。
高安全為可靠行車打下基礎
面對復雜的城市路況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突發(fā)情況,V7在安全性方面的用料可謂“十足”。整車采用籠式車身結構,應用的高強鋼占比超過80%,有效保證了車輛的抗沖擊能力。
同時,V7還搭載了車道偏離預警、防碰撞預警、盲區(qū)檢測提醒等一系列輔助駕駛系統(tǒng)。配合全車360°視頻監(jiān)控以及電子后視鏡,不僅進一步拓寬了視野范圍,更保障了駕駛員能夠實時掌握車身周圍的情況,大幅提升了行車安全系數(shù)。
此外,中通V7裝配的EBS電子制動,具備驅動防滑、坡道起步輔助、制動防點頭等多種功能,響應時間短,制動效果更好,配合EPB電子駐車制動系統(tǒng),還能實現(xiàn)AUTOHOLD臨停功能,掛擋駐車情況下踩油門便可起步,駕駛更便捷。
通過搭載的智能平臺,中通V7還可對車輛故障進行實時監(jiān)控并在后臺及移動端進行同步提醒,并對疲勞及危險駕駛進行監(jiān)測預警,從多方位保障旅途安全。
智能平臺助力運營效率再提升
在智能化方面,中通V7采用中通自主研發(fā)的U-Link智慧運營管理平臺,可構建車輛、司機、導游、游客、機務系統(tǒng)之間的智能互聯(lián)網(wǎng)絡,對車輛實時數(shù)據(jù)進行綜合反饋,讓企業(yè)時刻掌握車輛的運營狀態(tài),從而進行合理規(guī)劃部署,提高運營收益。
作為國內客車代表性企業(yè),中通深入洞察市場所需,以強勁的動力、合理的內部布局、高安全系數(shù)、智能化管理,為城市支線運營網(wǎng)絡帶來了中通V7這一高效運營解決方案,解決更多乘客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wǎng)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wǎng)”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點擊關鍵字閱讀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運輸人網(wǎ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