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30日,以“夯實電動化推進智能化實現(xiàn)高質量發(fā)展”為主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在京隆重召開!本屆論壇匯聚20+政府有關部門領導、30+院士專家、100+汽車及相關領域的企業(yè)代表,共議汽車產業(yè)變革新路徑。在首日商用車論壇上,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充電全球業(yè)務總裁劉大偉發(fā)表精彩演講。以下內容為現(xiàn)場發(fā)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行業(yè)同仁、媒體朋友:
非常感謝受百人會邀請參加這次討論,我也非常開心在這幾個大的商用車主機廠后面做發(fā)言,線路上都非常一致,基本大家都主流認為商用車的電動化會迎來一個非常好的發(fā)展機遇,我的主題是《發(fā)展超快充產業(yè)生態(tài),推動商用車新質生產力》。這個材料里很多報告都一致,我非常快地過一下,一是國家對于商用車的政策,特別是“十四五”以后大力出臺相關政策,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二是碳排放是重戶,也是我們“3060”工作最重要的方向。三是趨勢,趨勢很明顯,單看重卡這個細分市場,去年新增的滲透率和數量都非常大,未來五年會越過發(fā)展瓶頸期進入高增長的生態(tài)里。
海外市場也同樣,首先大功率的充電在乘用車領域已經開始做試點,歐洲也發(fā)布了兆瓦級充電的標準,國內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可能今年底會推出國標兆瓦級的充電。
電能在整個商用車領域優(yōu)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包括和燃油、LNG、氫能相比,純電的優(yōu)勢還是非常突出的,這點從銷售數據也給了明顯答案。
雖然說機遇非常好,成本非常好,為什么商用車的發(fā)展和乘用車在中國市場同步起步,商用車發(fā)展卻比較慢,其實還是有一些原因:
首先是補能不便捷,大家可能感受一致,乘用車補能比較容易解決,可以駐地,可以家用低成本解決,但商用車不可能在這種場景下解決。
二是乘用車主機廠早期孵化市場時投了大量的錢,但商用車沒有這個能力做這種由車向樁的布局推廣。
三是性價比比較差,前期國家很好地解決了補能效率的問題,推出了換電方案,換電方案非常好,因為效率確實可以大幅縮減,但它的整個成本非常高。這個成本再疊加商用車電動化上,使得綜合成本推高,不利于推動電動化的進程。
還有兩個短板是土地資源,國內土地資源確實比較緊張,建大型的乘用車充電廠、換電廠站,土地建設成本比較高,電力獲取難度也比較大,這是相對于乘用車,商用車電動化發(fā)展的幾個制約因素。
華為來干什么?我們就是想通過我們的技術去解決商用車補能成本和效率這兩大難題,我們也看到了其實是有解決方案的。
先講一下我們的思考。我們認為液冷超快充是解決商用車最有效的途徑,我們推出來的大家當前看到的產品,可以支持現(xiàn)有的1C車輛通過雙槍同充方案達到480千瓦,意味著按照400度、500度電池可以一小時充滿電。
二,我們可以支持市面上已經推出的2C車輛,可以支持雙槍同充720千瓦,400度電可以完成30分鐘的補能,現(xiàn)有產品都可以覆蓋。
去年我們已經在做實驗,推出了真正的兆瓦級,最大功率可以到1.4M,可以完成現(xiàn)在已經有的主機廠推出來的3C甚至4C的電池,可以達到20分鐘以內充滿電,真正實現(xiàn)20分鐘補能行駛400公里以上補能的效率。這是我們推出針對整個補能效率方面的一些思考。
面向未來的工程機械或更大型的設備,我們會研發(fā)更大的功率,現(xiàn)在用省略號表示,現(xiàn)在是1C,未來會攻克2C甚至更高的電流。第二是成本的問題,大家一直覺得超快充是大成本,羅總剛才也提到了這個線路到底能不能成功,最主要還是成本。其實我們認為算成本很簡單,最主要是看服務新能源重卡的度電成本,看度電服務費,度電服務費是整個運營最核心的觀點,相當于我給新能源乘用車充電時每度電需要的成本是多少,如果把這個成本降低了,那就可以大大降低。右表比較復雜,我簡要說一下,對比了快充站和換電廠站度電服務費的價格,按照五年TCO來算,兆瓦超充基本是450萬,如果用同服務能力的快充,要650萬。換電站更高。這里面不包含土地使用費,如果算土地使用費,可以看到快充站要占更大面積才能服務相同車輛,土地使用成本會更高,推升快充站解決問題的成本。所以我們認為液冷超快充,尤其是兆瓦的超充是未來技術的必然選擇,這是由成本決定的。
當然了,兆瓦超充推出來時受車型限制,一開始車型有限,但我們的設備支持向下兼容,兆瓦超充設備兼容當前0.5C、1C、2C的車輛,全部兼容,這是一個更大的優(yōu)勢點。
這里細分不詳細講為什么充電和換電成本在度電服務成本上會有巨大差異,包括一次性投入成本、運維成本,也包括換電相關的詳細數據。
去年我們開始推兆瓦超充產品后做了很多試點,效果非常好,打造首條兆瓦超充技術,從臨沂到青島280公里,運營數據非常好,天津港短倒場景,郴州至岳陽,云南彌渡到下關,還有廣西,各種場景下我們都做了實驗,效果都非常好,無論是經營效果還是對于司機的體驗,補能效率、成本,都非常顯著。
面向未來華為面向生態(tài)伙伴推動建設布局超充快充站的一個設想,今年我們希望在500公里以下的線路達到100條;超過800公里的線路,我們希望把疆煤外運。煤的線路如果能做成,意味著所有重卡行業(yè)電動化的路徑都能實現(xiàn),因為煤對運力要求的成本最苛刻,這塊我們會大力做,爭取完成2000公里的補能線路。短倒的更多,500到800公里的有三條,我們希望打造成功,這些都是在布局中的。為什么我們有信心,來自于去年我們開始推的乘用車液冷超快充線路。去年我們布局了超過5000個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給乘用車使用,效果特別好,到去年底今年初,開始有大量主機廠要求和華為銷售的液冷超快充長端做深度綁定,這些都是實踐證明我們推動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后在市場上受到的歡迎。歡迎更多主機廠和我們合作,我們負責把路修好,把類似于中國高鐵的鐵軌修好,希望你們在鐵軌上任意馳騁。
最后我們想通過生態(tài)伙伴、客戶的合作共譜超充產業(yè)新篇章,加速重卡電動化進程。
謝謝大家!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lián)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點擊關鍵字閱讀相關文章:
文章來源:電動汽車百人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