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怎樣的物流體驗才能滿足消費者?是覆蓋區(qū)域廣、信息可追溯,還是貨物快速送達?
這是直擊每個中國物流人和相關從業(yè)者的靈魂拷問。
如果把時間線向前拉三四十年,中國物流行業(yè)基本經歷了從“儲運”、到“社會化物流”,再到“現代化物流”直至當下“技術轉型升級”四大階段。
變化的背后,與技術的發(fā)展緊密相連。電子面單、RFID 技術、智能分撥、無人駕駛技術的突破,支撐起了物流行業(yè)從公司組織形態(tài)到產業(yè)上下游供應鏈的進階。
江淮帥鈴 帥鈴S7 160馬力 4.12米單排廂式輕卡(HFC5048XXYP71K3C7S)
品牌
|
車系
|
配置
|
圖片
|
經銷商
報價: 13.12萬
詢底價
回到技術創(chuàng)新的今天,作為物流行業(yè)企業(yè)代表之一的菜鳥,或許更有發(fā)言權。
近日,菜鳥CTO李強,他提出了一個技術理念:在物流行業(yè)中,單一技術很難成為顛覆性的“大殺器”,物流企業(yè)應該追求組合技術帶來的復利。
在李強眼中,物流行業(yè)還沒有一項單一的技術能夠稱得上是足以顛覆行業(yè)的“大殺器”。他以無人駕駛舉例,在物流領域無人駕駛的價值主要在于能夠替代司機,但其實從運輸成本的角度來看,司機的成本最多占到20%。“你最終會發(fā)現,無人駕駛可能很重要,但也只是整個物流龐大的成本體系里面的一部分。我們依然需要通過提高運輸的轉載率、路徑規(guī)劃等方式,去節(jié)省更多的成本。”
比如在自動駕駛之外,菜鳥自2019年開始就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城市物流大數據平臺,來推動建設城市智慧物流。其通過將“時空AI預測能力”應用到城市內物流預測問題中,基于自研的深度時空預測模型,大幅改善時效和路徑預測準度,提升配送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在他看來,菜鳥正在把這些新的理念、新的產品以及技術引入到物流產業(yè)。
實際上,菜鳥的技術架構已有比較大的調整——互聯網時代的多數企業(yè),內部分工明晰,從運營到產品,再到技術,技術又細分為前端、服務端、數據和算法等;在云時代,菜鳥希望基于云的底座建設一個更強大的技術平臺,從而減少分工,實現全棧研發(fā)。
有意思的是,李強還提出了一個觀點:“我們希望每個Leader 都是Single Threaded Leader。每件事情有專人負責,每個人只為一件事情負責?!?
目前,菜鳥正在打造一個更加敏捷和高效的研發(fā)組織,一線“作戰(zhàn)單元”都是相對閉環(huán)能夠交付獨立價值單元的閉環(huán)全職能研發(fā)團隊。這樣的架構設計,可以大幅減少了跨團隊協同,將過去 5-6 位不同角色分工協作才能完成的事情,通過簡化的架構、強大的平臺和清晰的規(guī)范,現在只需一兩個角色就能夠獨立完成。
此外,從技術架構的維度,菜鳥希望技術架構更加簡單,也希望整個架構更加短鏈,通過重復建設、代碼共享等方式來實現,從過去的服務調用來實現共享,進化成代碼復用來實現高效技術共享。
菜鳥的技術發(fā)展可以大體分為兩個大階段:2013年到2018年的平臺化技術,2019年到2023年的產業(yè)化技術。如李強所言,菜鳥的技術思路更加注重現場作業(yè)人員的能動性,注重讓人的經驗和技術數據做有機結合?!坝煤眠@些技術和理念,把物流這個產業(yè)做好,去服務全世界的客戶”。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