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28日,一輛滿載精密儀器、航空航天材料以及電子產品的卡車已從德國多特蒙德出發(fā),穿過波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在我國新疆霍爾果斯口岸換車,行駛近1萬公里,計劃3月15日前抵達上海。
這輛卡車運送貨物中包括上海市楊浦區(qū)的一家科技公司在德國訂購的兩臺裝載箱下板機,它是戴道斌經營的中歐卡航物流服務公司執(zhí)行的首例歐洲至上海的運單。
我國加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后,促進了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了國際道路運輸的安全性。中歐卡車貨運生意,有了第一批“吃螃蟹者”。
一輛車要從德國開到上海,有多難?
相比之下,貨車的中歐之行要困難得多。司機需要在半個月的規(guī)定時間內,馬不停蹄開完全程。雖有兩人換班,但除了開車,基本就是在車廂里睡覺,對于體力、耐心都是極大的考驗。
2016年7月5日,我國加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簡稱《TIR公約》),成為第70個締約國。《TIR公約》建立在聯合國公約基礎上,旨在通過簡化通關程序和提高通關效率,促進全球貿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國際道路運輸的安全性。目前《TIR公約》內的締約國,大多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重要地區(qū)。
“雙西公路”貫通,也是實現中歐貨物公路運輸的重要前提?!半p西公路”全稱為“歐洲西部——中國西部”公路,東起中國連云港,西至俄羅斯圣彼得堡,與歐洲公路網相連,途經中哈俄三國數十座城市,總長8445公里。其中俄羅斯境內長2233公里,哈薩克斯坦境內長2787公里,中國境內長3425公里。
2006年11月,中哈兩國共同提出建設“雙西公路”高速公路交通走廊。2018年8月,“雙西高速”國內段和境外段打通。2018年9月,在一段時間的試運行后,中方的霍爾果斯南部聯檢區(qū)和哈方的努爾繞爾公路口岸正式開通啟用。
新路開通不僅縮短了中歐間的路程,減少了時間成本,平穩(wěn)的公路也避免了因道路顛簸造成的貨物磕碰,讓公路運輸成為中歐貨物運輸的第四種選擇。
中歐之間能用卡車運貨,根本上來自于市場需求旺盛。來自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數據顯示,長三角地區(qū)2018年全年共計開行中歐班列1414列,同比增長26%,總計運輸貨物6.6萬多個標準集裝箱。
體量增加外,中歐班列承運的貨物品類也日益豐富——去程方面,貨物品類已從單一的IT產品,擴大到衣服鞋帽、汽車汽配、糧食食品、化工品、小商品、機械設備等品類;返程反面,已形成以汽配、精密儀器、日用品、食品、木材為主的回程貨源。
業(yè)內專家認為,眼下中歐貿易升溫,這一市場足夠大,未來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中歐卡車運輸。
【獨家稿件及免責聲明】本網注明轉載文章中的信息僅供用戶參考。凡注明來源“運輸人網”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均不得轉載、摘編或使用。聯系郵件:master@yunshuren.com
評論